About
智汇分享
Zhihui Share
充电宝新规下揭秘电池组耐用的原因
2025-08-15

从 8 月 15 日起,充电宝迎来了新规。在新规的规范下,电池组的质量和安全性备受关注。大家在挑选充电宝时,往往会关注其耐用程度。那你知道电池组为何耐用吗?这背后,锂电池化成分容测试设备发挥着关键作用,在锂电池制造的精密流程中,化成与分容两大关键工艺直接决定了电池的安全性和耐用性。这些隐藏在生产线上的技术环节,正是高品质电池组长寿的秘密所在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50815095350.png


化成:电池的“生命初充电”

 

化成是锂电池注液后的首次充电过程,它将在负极表面形成SEI膜(固体电解质界面膜)。这层纳米薄膜允许锂离子通过但阻挡电子,防止电解液持续分解,堪称电池的“生命之源”。

 先进的化成工艺已从常温自然浸润发展为高温热压化成技术:在50-80℃高温环境下,配合0.1-0.5MPa压力,加速电解液浸润极片。这种“温度-压力”协同效应使化成时间缩短20%-40%,形成的SEI膜更致密均匀,电池循环寿命提升10%-15%。

 

640.gif


针对圆柱电池等特殊形态,行业创新性采用负压化成工艺:在真空环境下进行阶梯式小电流充电(0.01C-0.2C逐步增加),结合三次间歇充电与静置,实现卷芯深度浸润,大幅提升界面稳定性。

 

自动线-ARY29-960-10A.jpg


分容:电池性能的“考官”

 

分容阶段是对电池实际容量进行精准标定的过程。根据T/CASMES 75-2022标准要求,系统需通过高精度充放电控制(电流精度达±0.1%),结合SQL数据库记录充放电曲线、内阻等参数。

创新工艺采用“放空—充满—放电至10~30%电量”的三段式流程,通过拟合估算分容容量,大幅缩短测试时间10。分容后还需将电池常温静置7-15天,通过电压降监测筛选出自放电过大的不良电池,淘汰率可达5%-10%。

 

SRY32E-64-20A(AC)双头极耳卧式气缸设备.jpg


化成与分容设备的精度直接决定电池组的一致性。新国标实施后,配备AI温控算法、压力闭环控制(精度±0.5MPa)及物联网监控的智能化成柜,成为头部电池厂的标配。

3C认证不仅是市场通行证,更是对电池全生命周期工艺的认证。那些在化成分容阶段就“筋骨强健”的电池,最终将化身用户手中安全可靠的充电宝——这背后,是每一次精准充放电测试积累的耐久基因。


S34-512-6A.png